在斯诺克比赛中,犯规行为不仅会让对手获得罚分,还可能直接影响比赛走势。核心在于
任何违反击球顺序、目标球规则或干扰比赛公平性的行为都可能被判犯规,罚分通常按台面上最高分值的球计算(多数情况为 7 分,即黑球分值)。
一、击打顺序与目标球相关的犯规
这是最常见的犯规类型,直接违背了斯诺克 “按规则击打目标球” 的核心原则。
- 未先击打到目标球:比如红球阶段未先打到红球,或彩球阶段未先打到指定彩球,无论母球最终是否让目标球入袋,均算犯规。
- 错击目标球:红球未全部落袋时,误将彩球当作目标球先击打;或红球落袋后,未按规则击打应选的彩球,都属于犯规。
- 未明确目标球时的失误:开球后无红球落袋,且母球未打到任何红球,也会被判犯规。
二、母球位置相关的犯规
母球的状态直接影响击球的合法性,以下情况均属犯规:
- 母球入袋:无论何种原因,母球被击打入袋(俗称 “掉白球”),判犯规。
- 母球未过开球线:开球时,母球未越过开球线即停止,或开球后母球回滚过开球线且未接触任何红球,算犯规。
- 母球静止时的违规摆放:比如自由球时,母球未放在指定区域(开球区或犯规点),或摆放后未静止就击球。
三、球的运动与接触相关的犯规
这类犯规多因击球技巧不足或判断失误导致:
- 空杆:母球未接触到任何目标球,直接判定犯规。
- 跳球违规:用球杆杆头从母球上方击打使其跳过目标球(正确跳球需从母球下方发力,利用台呢弹性),属于犯规。
- 连击:球杆与母球发生两次或以上接触(比如杆头未及时抬起),判犯规。
- 推杆:球杆推动母球而非撞击,导致母球与目标球 “粘住” 式接触,视为犯规。
四、干扰比赛或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
这类犯规更侧重维护比赛的公平与秩序:
- 移动目标球:非击球过程中,因球员自身原因(如身体、球杆碰动)导致目标球位置改变,算犯规。
- 故意犯规:为避免对手得分而刻意做出违规行为(比如故意将母球藏在彩球后但未按规则击打),会被严判。
- 超时犯规:球员每次击球超过规定时间(通常为 45 秒,关键局可能延长),会被判犯规。
- 球杆违规: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球杆(如长度、材质违规),或击球时未用杆头击打母球(比如用杆尾)。
常见犯规及对应罚分表
犯规类型 |
一般罚分标准(最高分值球) |
特殊情况说明 |
未击中目标球、母球入袋等 |
4-7 分(按台面上最高分值球) |
若台面上有黑球,通常罚 7 分 |
错击目标球 |
按错误目标球的分值罚分 |
比如误击黑球,直接罚 7 分 |
移动目标球、超时等 |
4 分起(最低罚分) |
情节严重可能追加罚分或判负 |
犯规的核心判定原则
斯诺克犯规的本质是
破坏了 “按顺序击打目标球” 的基本规则,或通过违规行为获得不正当优势。对于新手来说,最容易触犯的是 “未先击中目标球” 和 “母球入袋”,而职业选手则可能因 “超时”“故意犯规” 等细节失误受罚。了解这些犯规行为,不仅能避免自身失误,还能在对手犯规时合理争取罚分,提升比赛策略性。